世界血栓日丨黑龙江远东心脑血管医院温馨提示:关注血栓危害,守护生命安全
2天前
每年10月13日是“世界血栓日”,这个被称为“隐形杀手”的疾病,是全球三大血管疾病杀手(心肌梗死、脑卒中、静脉血栓栓塞)的根本病因,每4人中就有1人死于血栓相关疾病,且近80%患者早期毫无察觉,往往错过最佳干预时机。值此节日,我们一同认识血栓,筑牢健康防线。
2025世界血栓日,从头到脚管控
血栓本质是血液在血管内凝成的“血块”,但根据堵塞部位不同,危害天差地别——这正是2025年世界血栓日强调“从头到脚管控”的核心原因:
1. 脑血栓:脑梗的“直接元凶”
属于动脉血栓的“脑部特型”,因脑动脉斑块破裂形成。大脑对缺氧极敏感,血栓堵塞后每延迟1分钟,就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
2. 动脉血栓:心脑的“突发杀手”
高发区:心脏冠状动脉、脑部动脉
典型症状:
✅ 心梗: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大汗淋漓
✅ 脑梗:单侧肢体无力、说话含糊(即“中风120”信号)
黄金时间:发病4.5小时内溶栓,可降低90%致残率
3. 静脉血栓:腿上的“沉默炸弹”
高发区:下肢深静脉(占80%以上)
典型症状:单侧小腿突然肿胀、按压痛,皮肤发红发热(别误当“运动拉伤”!)
致命风险:血栓脱落会冲往肺部引发肺栓塞,半数患者1小时内死亡
血栓不是“老年病”高危人群名单公布
血栓发病正逐渐年轻化,以下几类人群需重点警惕:
1. 长期久坐或卧床者
办公室白领、长途司机、术后患者等,久坐90分钟以上血栓风险增3倍,术后卧床24小时风险飙升5-10倍,因下肢肌肉无法推动血液回流,易致血液淤积。
2. 肥胖与缺乏运动者
体重超标使血液黏稠、血管弹性下降,缺乏运动则肌肉力量弱、血流减慢,双重因素加速血栓形成。
3. 女性特殊人群
孕期激素变化使血液呈“高凝状态”,子宫压迫静脉影响回流;长期服含雌激素避孕药,血栓风险增加2-3倍。
4. 慢性病患者
高血压、糖尿病损伤血管内皮,高血脂形成血管斑块,房颤患者心房淤血易生血栓,均会提升动脉血栓风险。
5. 不良生活习惯者
吸烟损伤血管壁、加速动脉硬化,过量饮酒干扰凝血功能,均会增加血栓形成概率。
牢记“预警信号”,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血栓虽隐匿,但身体会发出预警:
1. 突发胸痛呼吸困难
不明原因胸痛(深呼吸、咳嗽时加重),伴呼吸急促、头晕、咯血,可能是肺栓塞,需120分钟内就医。
2. 肢体麻木言语不清
单侧肢体无力、说话含糊、视物模糊,符合“中风120识别法”,需在发病4.5小时黄金窗内就诊。
3.下肢不对称肿胀疼痛
单侧下肢(尤其小腿)肿胀、按压痛、行走沉重,休息不缓解,多为下肢深静脉血栓信号。
预防血栓不难,做好就能减低风险
血栓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科学干预可有效防控:
1. 定时活动,拒绝久坐
每30-60分钟起身活动5分钟,做踮脚尖、屈膝等动作;长途出行时每小时做踝泵运动(脚踝屈伸各保持3-5秒,每组反复进行),促进下肢血流。
2. 足量饮水,稀释血液
每日喝1500-2000毫升温水,晨起、午后、睡前为最佳补水时段,少喝含糖饮料、浓茶,避免脱水增稠血液。
3. 调整饮食,护好血管
坚持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少吃油炸、腌制食品;适量吃燕麦、芹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三文鱼、核桃等含Omega-3脂肪酸的食材,保护血管内皮。
4. 控制体重,适度运动
将BMI维持在18.5-23.9,每周3-5次有氧运动(快走、游泳等),每次30分钟,增强循环功能。
5. 高危人群,精准防护
术后患者可遵医嘱用抗凝药、穿弹力袜;孕产妇适度散步、产后早活动;慢性病患者严控指标、按时服药,降低血栓诱因。
黑龙江远东心脑血管医院
为龙江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黑龙江远东心脑血管医院作为省卒中中心、胸痛中心,依托强大的专家团队,配备800排CT、高清头颅核磁等国际先进设备,24小时为龙江患者保驾护航。黑龙江远东心脑血管医院提醒:血栓虽危险,但“早识别、早预防、早干预”可有效避险,若您出现肢体麻木、胸痛、下肢肿胀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切勿延误治疗。守护血管健康,从远离“隐形血栓”开始!
黑龙江远东心脑血管医院
黑龙江远东心脑血管医院是国家三级专科医院,省卒中中心、胸痛中心、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联体单位、卫生健康事业突出贡献单位。医院拥有一支由原医大系、省医院等三甲医院知名专家、教授组成的医生团队,配备有进口品牌硬件设备,秉承着专家办院理念,坚持以社会责任为己任,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为龙江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