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七旬老人脚趾发黑溃烂,元凶竟是“腿梗”!

8小时前

三个月前,73岁的李阿姨左脚大拇趾开始发黑、肿痛,夜不能寐,一度被误认为是“甲沟炎”。直到脚趾溃烂不愈,疼痛钻心,她才在别院医生的推荐下,来到黑龙江远东心脑血管医院,一场微创手术成功清除了堵塞血管的“垃圾”,让李阿姨发黑的脚趾重焕红润,告别了日夜不休的疼痛。


噩梦开端

脚趾发黑剧痛,误当“甲沟炎”久治不愈


“在家没寻思是堵了,就以为是甲沟炎!”回忆起发病之初,李阿姨仍心有余悸。大约三个月前,她的左脚大拇趾开始莫名疼痛,逐渐发黑,腿部还时常抽筋,出现一种“抻着一蹦一蹦”的剧痛,折磨得她整晚睡不着觉。

和很多人一样,李阿姨和家人首先想到的是指甲往肉里长引起的“甲沟炎”。她们在当地多次处理,“找修脚店修了”、“上县里医院看了”,甚至自己用剪刀修剪,但情况不仅没有好转,脚趾反而开始溃烂,无法愈合。“上啥药也不好使,打消炎针打了半个多月也不当事,就是遭罪。”那种疼痛,李阿姨形容为“像拽筋一样”,常常疼得抱脚痛哭,家人看着心痛又无助。


揪出真凶

辗转多地 确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在当地治疗了两个多月,脚趾的黑色区域蔓延,疼痛丝毫未减。意识到问题严重的家人,带着李阿姨前往市里更大的医院求诊。经过检查,医生一语道破天机:“你的脚血管堵了!”

 原来,李阿姨患上的并非简单的皮肤病,而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俗称“腿梗”。这是一种因动脉血管壁硬化、斑块形成,导致管腔狭窄甚至闭塞的严重血管疾病。由于下肢远端缺血,脚趾就会出现发凉、发白、发紫、疼痛,最终导致组织坏死、发黑、溃烂。李阿姨常年患有高血压,这些都是该病的高危因素。当地医院建议她转院进行专业血管治疗,于是,他们慕名来到了黑龙江远东心脑血管医院。


希望之光

紧急手术疏通“生命管道”


接诊李阿姨的,正是黑龙江远东心脑血管医院副院长、血管外科学科带头人、主任刘丽教授(原黑龙江省医院周围血管外科主任),经过详细的血管检查,刘丽教授确诊李阿姨的左股总动脉发生了严重闭塞,这正是导致其脚趾坏死、剧痛的根源。病情危急,若再不及时疏通血管,坏死的范围可能会扩大,最终面临截肢的风险。刘丽教授团队当机立断,为李阿姨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左股总动脉切开探查取栓、内膜剥脱术。


重获新生

术后脚趾红润、疼痛消失


手术非常成功。刘丽教授通过精准的操作,切开了闭塞的股总动脉,清除了堵塞血管的血栓和硬化斑块,恢复了血管的通畅。效果可以说是立竿见影。

 “做完手术,感觉没啥感觉了,也不疼了!”李阿姨欣喜地分享术后的感受,“这一刀口子都没疼,脚也没有之前那样疼了。”最让她和家人感到欣慰的是,原本发黑、毫无血色的脚趾,在术后很快恢复了红润。“我看好多了,好多了!”术前那种腿脚冰凉“像踩在冰上”的感觉也消失了,折磨她数月的“拽筋式”剧痛再也没有出现。
 
刘丽教授介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尤其好发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有长期吸烟史的人群。早期可能表现为腿脚发凉、麻木、行走后酸胀疼痛(间歇性跛行),后期则会出现静息痛(不走路也疼),乃至脚趾、脚部溃烂、坏疽。

刘丽教授强调,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腿脚发凉、麻木、疼痛,特别是脚趾出现颜色改变、破溃不愈时,切莫简单当作“脚气”或“甲沟炎”处理,一定要警惕血管疾病的可能,及时到血管外科专科就诊。早诊断、早治疗是保住肢体、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黑龙江远东心脑血管医院


 
 
黑龙江远东心脑血管医院是国家三级专科医院,省卒中中心、胸痛中心、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联体单位、卫生健康事业突出贡献单位。医院拥有一支由原医大系、省医院等三甲医院知名专家、教授组成的医生团队,配备有进口品牌硬件设备,秉承着专家办院理念,坚持以社会责任为己任,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为龙江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上一篇

专家推荐
刘丽
周围血管外科学科带头人
擅长治疗腹主动脉瘤、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浅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急性下肢动脉血栓、颈动脉狭窄、肾动脉狭窄及雷诺氏病等周围血管疾病的微创介入手术治疗。
咨询
王智
神经外科特聘专家
擅长脑血管疾病和脊髓脊柱疾病的显微手术及介入治疗,技术娴熟。对于垂体瘤、听神经瘤、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等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咨询
刘和平
主任医师
擅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术,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冠心病支架植入术,肥厚性梗阻性心脏病的化学消融术。
咨询
相关阅读
预约到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