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卒中日 | 识别中风症状,把握宝贵时间
2年前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可导致肢体瘫痪、言语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精神抑郁等症状,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不仅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而且患者得病后的治疗往往是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效果仍难以令人满意。
特别是近年来发现脑卒中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且逐渐年轻化,因此重视卒中风险尤其重要。
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是指颅内突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脑血液循环障碍和脑组织功能或结构损害的疾病,故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
缺血性中风,即缺血性脑卒中或脑梗塞。由于脑血管狭窄、血栓形成或随血流带来的血栓堵塞血管,使得血流堵塞。动脉硬化及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常在休息、静止或睡眠等静态时发病,发病前可能有短暂性的脑缺血发作。
出血性中风,是由于高血压、脑血管硬化、或脑血管畸形导致脑血管破裂,使脑组织损害,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头痛、呕吐或偏瘫。多见于5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大多在情绪激动及使劲用力等动态下突然发病,进展迅速。
如何识别脑卒中?
早期脑卒中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平衡或协调能力的突然丧失。患者常常觉得走路不稳,向身体一侧偏斜,或者做精细动作时变得比平时笨拙。
2、突发的视物困难。与脑卒中有关的视物困难常常表现为复视,通俗地说是看东西一个变两个,多伴随眼球向某个方向运动受限;也会表现为偏盲,即整个视野的左侧或右侧一半突然缺失;还会表现为双眼向一侧凝视。一侧眼皮突然睁不起来也应受到重视。
3、突发的面部不对称。正对患者,看看患者两侧的鼻唇沟是否对称,有没有一侧变浅;再让患者咧嘴笑或者呲牙,观察是不是有一侧口角歪斜。
4、手臂的突然无力或麻木,通常出现在身体一侧。将两只手臂平举,看是不是能举到相同的高度,如果有一侧手臂不能上抬或是提前掉下来了,那就需要引起重视。除了手臂以外,家属可以观察一下患者行走的时候有没有拖步,或者不能独立行走。
5、突发的言语障碍。患者的表现可以是多样的,比如说话突然变得含混、“大舌头”,或者完全说不出话,也可以是不能理解、交流没有反应、答非所问等。
如果短时间内出现上述症状的任何一种,很可能是脑卒中,务必立即就医,千万不能等待症状自行缓解或消失。特别要求家属或者目击者牢记患者的发病时间,精确到几时几分,这将有助于急诊医生判断时间窗,制定治疗方案。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一些因素对脑卒中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一类是无法干预的因素,如年龄、基因、遗传等;另一类是可以干预的因素,如能对这些因素予以有效的干预,则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就能显著降低。引起脑中风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低血压、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糖尿病、高脂血症、自身免疫异常、凝血机制异常、吸烟、饮酒、肥胖;饮食因素有高盐、高动物脂肪及高嘌呤类等,体力活动过量、严重失眠、精神障碍等,均被认为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预防脑卒中发生或复发,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应注意:
1、清淡饮食;
2、适度有氧运动锻炼;
3、克服不良习惯,如戒烟限酒、避免久坐、暴饮暴食等;
4、防止过度劳累;
5、注意天气变化,增减衣物;
6、保持情绪稳定;
7、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发现问题早防早治。
以下患者应注意:
1、高血压患者,应注意控制高血压;
2、高血脂症患者,应注意控制血脂;
3、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
4、房颤或有其他心脏疾病患者,应控制心脏病相关危险因素。
有以上疾病的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