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搏是心脏停跳吗?早搏危险与次数有关吗?这些"坑"不要踩

3年前

  “早搏”对于心脏病患者应该都不会陌生。它属于一种较常见的心律失常,是一种主动的异位心搏。


  一般由于过度劳累、激动、饮酒、饱食等因素出现,也可发生在风心病、冠心病、心肌病以及甲亢等疾病。


  很多患者对于早搏并不了解,在治疗早搏的过程中存在错误观念,以致于耽误病情的最佳治疗时间。下面来看看治疗早搏的错误观念具体有哪些方面?


 


01
早搏都是由心脏病引起


  临床中,早搏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生理性早搏多发生在情绪激动、神经紧张、疲劳、更年期、消化不良、过度吸烟、饮酒或饮浓茶、咖啡等刺激性炊料时。


  某些药物也可诱发早搏,包括抗心律失常药,即治疗早搏的药物本身也会引起早搏。


  病理性早搏多发生在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炎、心肌病、二尖瓣膜病、甲亢性心脏病等。


  当然,早搏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发生率更高。因此并非所有的早搏都是由心脏病引起。


 


02
早搏是心脏停跳

 


  早搏,是由异常心电现象引起的心脏提前收缩,即心脏受到窦房结以外部位的指令而提前收缩。


  早搏可分为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和房室交界区性早搏。无论是哪种早搏,心脏也没有停跳,只是搏出的血液比正常搏动稍少一些。


03
早搏的频率、症状与危险性有关


  过去,通常把每分钟出现6次早搏作为一个界限,每分钟6次以上者多考虑病理性早搏,6次以下者多属于生理性早搏。但现代医学证明,这种说法并非是完全正确的。


 


  早搏的危险性是由原发病的严重性和早搏是否有发展为恶性心律失常的趋势来决定的,而不是由早搏的次数或症状而定。


  有些人在心电图中有早搏,但他们却丝毫没有异样的感觉;


  有些人只是偶发早搏,就感觉心跳到了喉咙口,很不舒服。


  早搏,作为临床中常见的一类症状,不仅会引发心脏疾病,同时还会带来其他疾病。


  因此,黑龙江远东心脑血管医院心内科刘和平教授提醒,在日常生活中,应正确认识早搏的危害,纠正错误观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早治疗,以免导致严重病变!

上一篇

下一篇

专家推荐
刘丽
周围血管外科学科带头人
擅长治疗腹主动脉瘤、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浅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急性下肢动脉血栓、颈动脉狭窄、肾动脉狭窄及雷诺氏病等周围血管疾病的微创介入手术治疗。
咨询
王智
神经外科特聘专家
擅长脑血管疾病和脊髓脊柱疾病的显微手术及介入治疗,技术娴熟。对于垂体瘤、听神经瘤、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等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咨询
刘和平
主任医师
擅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术,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冠心病支架植入术,肥厚性梗阻性心脏病的化学消融术。
咨询
谢晓滨
主任医师
擅长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发症,各种甲状腺疾病,痛风、骨质酥松、肾上腺、垂体等疾病有丰富得诊治经验。
咨询
倪少滨
泌尿外科学科带头人
擅长:泌尿系肿瘤、结石、前列腺微创治疗、肾脏器官移植、微创泌尿外科、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等复杂泌尿外科疾病诊治。
咨询
相关阅读
预约到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