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1+1=2希望新起点 微创手术击碎“痴呆”桎梏
20小时前
6年悉心照料 家属濒临崩溃
67岁的张某芬女士(化名)家住齐市,曾是一名数学老师,2019 年被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AD),继发帕金森综合征。记忆力持续减退,性格也改变,孤僻古怪,焦虑暴躁。开始出现拒绝吃饭,抗拒吃药的情况,与人交流也变得异常困难,不仅生活自理能力严重退化,甚至连大小便都无法自理。照料她的每一顿饭都无比艰难,常常追着喂半天,可她却突然一把将饭菜打翻在地,场面一片混乱。“这个病谁摊上谁崩溃,太折磨人了!”张女士的老伴儿陈先生(化名)感慨地说。
不到黄河 心不死 有希望就得治
这些年来,陈先生带着张女士跑遍了各地医院,不放过任何一丝可能的曙光。“前些年,都当成抑郁症治了,药一把一把吃,就是不到黄河,心不死吧,有希望就得治!”陈先生激动地说。他们尝试了各种药物治疗,均收效甚微。张女士的病情犹如失控的列车,急速下滑,甚至连“1+1=2”都算不出来。听朋友介绍黑龙江远东心脑血管医院王智教授团队能够治这个病,陈先生决定带着她来试试。
从需要搀扶 走路僵直 到独立行走
在远东医院,业务院长、神经外科主任王智教授亲自接诊了张女士一家,此时张女士已处于阿尔茨海默病第6期,也就是出现了人物定向障碍,不认识自己的亲人,属于重度痴呆,继发帕金森综合征,身体僵直,只能靠家人搀扶行走。经多学科专家会诊,符合手术条件。王智教授团队为张女士成功实施了颈深淋巴管-静脉吻合术。张女士刚被推出ICU,一眼便认出了守在一旁的陈先生和妹妹,并准确地叫出了他们的名字,“她这个眼睛就明亮有神了,不那么呆滞灵活了,你给她交流的时候她不呆了!”陈先生无比欣喜。在经历了药物的戒断反应后,张女士的病情开始逐步恢复,在家人的帮助下练习独自站立行走。到了第四天晚上,令人惊喜的一幕再次出现,张女士摆脱家人的辅助,可以独立行走,尽管脚步还有些蹒跚,但每一步都充满了力量与希望。如今,张女士能准确地说出自己的年龄,主动张嘴吃饭,与之前拒食相比进步巨大,与人简单交流,作为曾经的数学教师,久违的“1+1=2”终于能准确说出答案,微创手术为她的病情带来了显著改善。
3.5小时 唤醒消失的记忆
王智教授介绍说:目前国内有百余家大型三甲医院,都在应用颈深淋巴管-静脉吻合术(DCLVA)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手术切口小,安全性高,恢复快,通过超显微外科技术,依托先进的德国蔡司显微镜及术中荧光造影功能系统,重建颈部淋巴回流通道,加速患者大脑有害物质代谢及炎性介质的清除,降低颅内淋巴系统的压力,改善淋巴系统的顺应性,从而逆转大脑的退行性改变,使病人能够达到其他治疗方式很难实现的改善效果。
远东医院是我省第二家能够独立开展DCLVA治疗阿尔兹海默病的单位,经过全院半年多的准备,我院已经建立了专业的MDT团队,完善了AD手术治疗流程,确保了手术安全、有效的开展。
多年来,我们积累了丰富的颈部、脑血管吻合手术的经验,所以我们的DCLVA手术都非常顺畅,本例手术在显微镜下进行,历经3.5小时,将手术视野放大16.7倍,患者术后病情平稳,症状全方位明显改善,家属也非常满意。术后第6天,患者已顺利出院。
这个患者,就诊时已处于阿尔茨海默病第6期,属于重度痴呆,时间、地点、人物定向都缺失了,如果能在4和5期手术,疗效会更为理想。考虑到阿尔茨海默病的复杂性与长期性,后续仍需细心照护和持续的认知康复训练,但病情的点滴好转,对于历经6、7年漫长治疗,遭遇无数磨难,用尽各种治疗方法也无法阻断病情继续恶化的家庭来说,无疑带来了一丝希望。随着我院DCLVA手术开展的例数逐渐增多,我们也越来越有信心,相信通过DCLVA手术可以帮助更多的阿尔茨海默病人守护记忆的灯塔,唤醒沉睡的星光,为患者的家庭带去全新的生活。
黑龙江远东心脑血管医院
黑龙江远东心脑血管医院是国家三级专科医院,省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哈尔滨市120急救中心香坊第三分中心;卫生健康事业突出贡献单位。医院拥有一支由原医大系、省医院等三甲医院知名专家、教授组成的医生团队,配备有进口高端品牌硬件设备,秉承着专家办院理念,坚持以社会责任为己任,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为龙江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