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痛经是怎么回事?缓解痛经有什么针对办法?中医有妙招儿,快快收藏吧!
2年前
痛经是指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常伴有全身症状:乳房胀痛、肛门坠胀、胸闷烦躁、悲伤易怒、心惊失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胃痛腹泻、疲倦乏力、面色苍白、四肢冰凉、冷汗淋漓、虚脱昏厥等症状。其发病之高、范围之广、痛苦之大,严重影响了广大女性的工作和学习,降低了生活的质量。多数痛经出现在月经时,部分人发生在月经前几天。月经来潮后腹痛加重,月经后一切正常。痛经有两种类型:一种原发性痛经,也称功能性痛经,常常发生在初潮后的一段时期,多发生在未婚或已婚未孕的女性,顺产后痛经症状可以减轻或消失:另一种称为继发性痛经,常常由子宫内膜异位症、肌腺症、盆腔炎等病症引起的。
另外,痛经不仅仅是指月经期及前后的少腹痛,也可能出现头痛,身痛,腰痛,关节痛等,凡是在月经期及前后出现的身体某个或者几个部位疼痛都可以称为痛经。
一、主要症状
痛经的发病原理是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关,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主要在青春期多见,一般月经来潮前的12小时之内,或者是行经的第一日,疼痛最激烈,持续2到3日缓解,一般表现为痉挛性疼痛。常是下腹部或腰骶部或者大腿内侧疼痛,严重者伴有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等症状,继发性痛经主要为妇科器质性疾病,或与宫内放置节育器有关。
二、中医病机
“不通则痛”,一般这类痛经,以刺痛、胀痛为主,受寒、气滞、血瘀阻滞,气血运行不通畅,所以出现痛经。“不荣则痛”,这类痛经多以隐痛为主,伴有疲乏无力、头晕、腰酸等。但是,临床上以上两者兼夹在一起的情况为多。
三、中药口服
经前宜“通”,经前一周服用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止痛中药,可以有效缓解痛经症状。经后宜“补”,经后血海空虚,服用补益气血、益肾调冲中药一周,可以达到标本同治的效果。我院临床接诊的痛经患者大部分为正在读书的小姑娘或者年轻白领,因为上课或者上班,就诊时间不充裕,所以这种分期治疗的方法既可以节约时间又可以有效治疗痛经。
四、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痛经有很好的止痛疗效,发作时一针就明显止痛,但要坚持治疗,每次治疗应在经期前5-7天开始做针灸治疗,一般需3-5个月经周期。根据痛经患者的具体病情,选相应的穴位进行针灸,通过针刺穴位,达到疏通任、督两脉,调理经络,致使血气运行畅、止痛的目的,效果非常好。
五、中药足浴
足,不是一个孤立的器官,而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与脏腑、经络密切相连。人体的双足,是内病外治的重要部位。中药足浴法能将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等中药液直接作用于双足皮肤,通过药水的温热刺激和药物的透皮吸收,经过经络和腧穴传导,使药液中的有效成分直达病灶部位,不经胃肠道吸收,增加了药物的利用率,能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同时,冬季足浴,既可以保暖,又可以舒畅经络,一举两得,可以有效缓解痛经。
六、保持心情愉悦
当我们在月经期间心情不好时,它会加重痛经。她会感觉到月经来了和我身体的不适。注意调节情绪,确保心情愉快,避免压力过大,另一方面,对于痛经带来痛苦的紧张情绪也会引起前列腺素(引起痛经的病因之一)的升高,进一步加重痛经。心情愉悦使气血畅通,促进经血的顺利排出!
七、饮食生活习惯
痛经与个人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在饮食上就特别明显。如果经常爱吃一些冷饮或是辛辣刺激的食物,容易对月经时的身体造成影响。所以,尽量不要吃的太冰,多以清淡为主。同时,对于月经量少的患者,经期可以冲服生姜红糖水、益母草颗粒等对于缓解痛经也可起到一定的效果。
最后,值得一说的是,对于继发性痛经,运用中医药缓解症状是一方面,同时也需要接受西医的全面诊治,纠正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