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卒中日|警惕卒中症状,尽早发现救治
3年前
10月29日是第16个“世界卒中日”,卒中广义的概念是指急性脑卒中、急性心脏卒中。脑卒中是指急性脑梗死、急性脑出血、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心脏卒中就是指急性心肌梗死。
上述这些疾病都是心、脑血管的急性疾病,因为它们有急性血管病变的共同机制,而且都是紧急的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所以都统称为“卒中”。
但是现在大家说到卒中,一般都是指急性脑卒中。
急性脑卒中这个词强调了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突然性和严重性。这类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的特点。
如果确诊为卒中,建议及早进行规范治疗,以减少疾病不良影响。
定义
脑卒中为脑血管疾病的主要临床类型,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以突然发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散性脑功能缺损为共同临床特征,为一组器质性脑血管疾病。
分型
临床上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
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是指各种脑血管病变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迅速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缺血性脑卒中是脑卒中最常见类型,约占70%~80%。
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出血。
发病情况
发病率:
根据2017年发表的Ness-China中国脑卒中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我国卒中发病率为345.1/10万人年,死亡率为159.2/10万人年,患病率为1596.0/10万人年。
每年新发病例约240万,每年死亡病例约110万。
脑出血发病率为每年(60~80)/10万,在我国约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虽然脑出血发病率低于缺血性脑卒中,但其致死率却高于后者,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
发病特点:
从1983~1989年变动趋势看,男性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女性发病率也略有上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脑卒中发病率显示,我国北方地区高于南方地区,东部高于西部,城市高于农村。
脑卒中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寒冷季节发病率高,尤其是出血性卒中发病的季节性更为明显。
关于脑卒中发病昼夜节律的研究发现,脑卒中的发病高峰时间是清晨至中午。
我国发病平均年龄为63岁。
复发率高,我国急性卒中患者第1年复发率达17.7%,5年累积复发率>30%。
症状
主要症状:缺血性脑卒中常见的意识障碍、瘫痪、躯体感觉障碍等症状都可见于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的典型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和颅内压增高等也可见于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意识障碍,觉醒障碍(包括嗜睡、昏睡、昏迷),意识内容障碍(意识模糊,对客观环境的认识能力及反应能力均有所下降,注意力涣散,言语增多,思维不连贯,多伴有觉醒-睡眠周期紊乱),眩晕,失语,失读证,瘫痪,躯体感觉障碍等症状。
出血性脑卒中:常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重影或黑视,有时甚至发生脑疝,引起意识状态和生命体征的改变。
如何预防脑卒中
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原发病。
尽早戒烟戒酒,不吸烟者远离吸烟环境,吸烟者戒烟。
每日饮食种类多样化,使营养和能量的摄入趋于合理,采用包括水果、蔬菜、低脂奶制品以及总脂肪和饱和脂肪含量低的均衡食谱。
保持乐观、保证睡眠。
肥胖和超重者应减轻体重,来降低脑梗死风险。
成年人适当锻炼(部分高龄和身体因病不适运动者除外)每周至少有5天,每天30~45分钟的体力活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或者其他有氧代谢运动来有助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