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切未切,1.2cm×2.5cm息肉3年变腺癌

3周前

后悔的要死,在这一刻具象化了。
听到医生“宣判”——“虽然还要看病理结果,但基本上可以判断是直肠癌了。对后续治疗,家属要有心理准备。”
内镜操作室外的走廊里,患者妻子霎时懵了……
2021年,48岁,发现1.2cm×2.5cm肠息肉
患者自述2021年曾在远东医院做过肠镜,查出肠息肉。
但因凝血功能异常,患者当时选择不切!
此后,他未遵医嘱改善凝血功能、切除息肉。
给肠息肉癌变留了时间……
 

3年前,该患者的肠镜报告上,赫然写着“建议电切除”,还很罕见地加了感叹号

2024年,51岁,当年的息肉变腺癌
肠息肉,应切未切。
再来复查时,1.2cm×2.5cm的息肉已经占据了三分之一肠腔,表面覆盖污渍苔。
3年时间,肠息肉癌变了。
 


患者2024年的肠镜报告
根据组织病理学,肠息肉可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
肿瘤性息肉,主要指腺瘤性息肉和息肉病。
理论上只要有足够的时间,肿瘤性息肉终有一天会癌变。
如果当初做肠镜时,切掉息肉,上述便不会发生。
一旦造口,再也不能从肛门排便
患者一旦肛门不保,就需要造瘘。
造瘘,又称造口,是指在腹壁处造口,将正常的肠子从该口接出,粪便就从这个造口排出。
一旦做了造口,患者无法再做剧烈运动,只能穿宽松衣物,时刻担心身上有没有异味。
站着,造口袋坠着难受;坐着,底盘粘贴着皮肤揪得难受。
痛感并不剧烈,但持续存在,患者将很难集中注意力去做别的事。
另外,即使用造口粉保护周围皮肤,造口周围还是会痒。
造口患者甚至不能抱小孩,以免腹部压力增加,引起并发症。
毫无生活质量可言。
当初几千不花 后续几十万未必够
确诊直肠腺癌。
并且进镜5厘米就发现了肿瘤。
肛门能不能保住还很难说。
 


2021年5月19日查出肠息肉
 


2024年10月11日演变为腺癌
远东医院消化科主任石春林(原黑龙江省医院消化内科及腔镜中心主任)介绍,当年如果将这个1.2厘米×2.5厘米的息肉切掉,也就花费几千元。
现在息肉癌变了,后续几万几十万的花费都不一定够。
接下来,迎接患者的是手术、化疗,以及有可能伴随终生的造口。
他将丧失正常人的生活,时刻活在恐惧中。
最重要的还是懊悔。
如果3年前将肠息肉切除,哪来今天的癌变!
在此,远东医院消化科提醒大家,40岁以后进行胃肠镜筛查。
一旦发现肠息肉,别犹豫,千万切了它。
别像这位患者。
世上没有后悔药。

上一篇

下一篇

专家推荐
刘丽
周围血管外科学科带头人
擅长治疗腹主动脉瘤、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浅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急性下肢动脉血栓、颈动脉狭窄、肾动脉狭窄及雷诺氏病等周围血管疾病的微创介入手术治疗。
咨询
王智
神经外科特聘专家
擅长脑血管疾病和脊髓脊柱疾病的显微手术及介入治疗,技术娴熟。对于垂体瘤、听神经瘤、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等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咨询
李景瑞
普外科学科带头人
擅长甲状腺癌、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胆囊结石、胆息肉等各种急腹症等的诊断与治疗。
咨询
刘和平
主任医师
擅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术,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冠心病支架植入术,肥厚性梗阻性心脏病的化学消融术。
咨询
谢晓滨
主任医师
擅长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发症,各种甲状腺疾病,痛风、骨质酥松、肾上腺、垂体等疾病有丰富得诊治经验。
咨询
相关阅读
预约到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