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科普】38岁,“脚踩棉花”,走路摔跟头,24小时“麻酥酥”
5个月前
没有刷手机的习惯,
也未做过需长时间低头的工作,
“自己想不通病因”的董先生,
被确诊为颈椎病,
而且是最严重的分型——脊髓型颈椎病。
38岁的他,
到了必须做手术的程度。
距离首诊,只有三四年时间,
起初,还只是“手麻……”
三四年前 / 手麻、腿软
董先生回忆,“这病得有三四年了,最开始只是手麻,手有点不好使,后来腿走路没劲儿。我就去当地医院看了,做了肌电图,医生看报告说这病不是脑袋来的,建议我查查颈椎,一查就查出来了。但那时不严重,还能干活,再加上也没钱,就没治。”
几个月前 / 脚底踩棉花、摔跟头
今年开始,董先生的病情加重了,“怎么都麻,不管站着、坐着,还是躺着,24小时都麻。手脚麻、一条胳膊麻,晚上睡觉的时候脖子也麻,始终麻酥的。正月初三和家人出去溜达,可能是走路走多了,摔了个跟头,然后我就发现左腿有点不听使唤了。后期也就能走几百米吧,腿没劲儿,脚底像踩棉花似的,深一脚、浅一脚。稍微走远点,身体就往前倾,就要摔跟头。”
手术前 / 确诊脊髓型颈椎病
当地医院建议董先生手术,自己也意识到不能再拖了的董先生,开始和家人打听做颈椎手术的事。
最后,他找到了黑龙江远东心脑血管医院业务院长、卒中中心主任、神经外科主任王智教授(原哈医大四院微创神经外科主任)。
王智教授是国内少有的既可以熟练完成微创脑血管介入手术、神经外科显微手术,又能熟练完成脊髓脊柱显微手术的医生。
在完善X线平片检查,明确病变部位椎体增生、椎间孔变窄;CT检查,显示椎管狭窄与骨性结构的关系以及椎间盘突出程度;MRI检查,看到脊髓多节段受压痕迹、脊髓变细、缺血信号等改变后,董先生被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
手术后 / 走路可快了、不麻了
“从片子上看,患者颈4/5、颈5/6椎间盘突出,脊髓已经受压、缺血,所以我们采用了ACDF——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椎间融合术,这也是目前主流的颈椎微创术式。从前路来的压迫,就从前路解决,在进行颈前入路的颈椎间盘切除、髓核摘除和进一步的椎管减压后,患者的症状缓解了。”王智院长说。
王智院长团队在显微镜下手术
术后第三天,董先生戴着颈托在远东医院5楼神外病房的走廊里来回穿梭,他很开心。
他后来告诉我们,“两腿有劲儿了,不麻了,脚下再没出现过踩棉花似的深一脚浅一脚的踩空感,不摔跟头了。我觉得手术挺成功,我恢复得挺好。”
颈椎·脊髓·神经 / 脚底踩空感
苏先图医生是黑龙江远东心脑血管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也是董先生的主刀医生之一。
他关于颈椎病的讲解,可供所有沉迷于刷手机、看短视频,低头伏案工作的人参考。
苏先图副主任讲解脊髓型颈椎病
先来看脊髓、脊神经和椎管。
大家都吃过羊蝎子,羊蝎子里的脊髓不用吸管很难吃到,脊髓被很多骨头和组织保护得很好。人体的脊髓也一样,被保护得非常精妙,一旦受伤,后果极其严重。
人的脊髓呈微扁圆柱体,位于椎管内。脊髓发出31对脊神经,分布到四肢和躯干,同时脊髓也是神经系统的初级反射中枢。
图片来自网络
在颈椎区,有8对神经从脊髓中发出。
董先生正是因为颈椎管狭窄、脊髓受压缺血变性,导致运动及感觉传导束损伤,才出现了脚底踩空感、腿无力等症状;又因脊神经受压,导致了肢体麻木持续加重的情况。
如果再不治疗,后果很可能是大小便失禁、瘫痪。
图片来自网络
上图表现的是颈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由两部分组成:纤维环和髓核。椎间盘突出指的是髓核的突出。
一旦突出的髓核、炎症或者增生的骨刺对脊髓产生压力即脊髓型颈椎病,将导致下肢无力、拖步、双腿发紧(缚绑腿)及抬步沉重感;逐渐出现足踏棉花、抬步打漂、跛行、易跪倒或跌倒、足尖不能离地、步态拙笨及束胸感等症状。
有些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该手术的时候没有手术,结果只是轻微的外伤,比如摔了一下,就瘫痪了……
保护颈椎,从现在做起!
放下手机!
站起来溜达一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