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周记 | 黑龙江远东心脑血管医院业务院长、神经外科主任王智教授的一周
11个月前
王智
神经外科
“虽然我有近40年的临床经验,但面对每一位患者从不敢懈怠。”
“医学是一门科学,但它也很玄学,因为你遇到的病人,有时候不好预测他下一秒会怎样。”
“神经外科手术充满挑战,对医生的瞬时反应能力要求极高。往往要经过25-30年的磨练,才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神经外科医生。”
王智教授,黑龙江远东心脑血管医院业务院长、神经外科主任(原哈医大四院微创神经外科主任),让我们来看看这位神经外科大咖的一周是怎样度过的。
手术量
6天9台手术
王智教授及其团队在手术中
一周7天,有6天时间王智教授在做手术。6天里,王智教授除了完成出门诊、查房、学术活动及院内的其他工作外,还率团队完成了9台手术。
3例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手术:经皮椎动脉重度狭窄支架植入术、脑保护伞下颈动脉支架植入术、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
5例 脑动脉瘤介入及手术/脑肿瘤手术:颈动脉前壁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小脑多发肿瘤切除术、右侧翼点入路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左侧大脑前动脉A1起始段动脉瘤夹闭术、破裂原始大脑后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
1例 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显微镜下突出髓核摘除及椎管减压术。
手术难度
基本均为4级手术
“双搭桥”手术
4级手术是外科手术中难度最高的手术,上述9台手术基本均为4级难度手术。
其中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即传说中的神经外科“双搭桥”手术,王智教授要在直径不到1毫米的血管上缝合8-10针,将仔细分离的头皮颞浅动脉的两个分支,分别与大脑中动脉的两根脑表面受体血管进行吻合。高倍显微镜下,两根血管的吻合过程不能有丝毫差错,以确保吻合口的通畅。
颈动脉前壁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及高龄破裂原始大脑后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更是神经外科“天花板”级别的手术。
天赋与努力
多面手的神经外科大咖
天赋与努力
手术,真的是一种天赋,光靠走量,成不了大师,这里有悟性、有努力、有坚持。
对解剖的深入理解
对解剖结构的认识层次、对解剖生理和生物力学的理解,使王智教授的术中操作如行云流水,没有一丝多余动作。
手稳对手术的巨大帮助
大多数手术器械都是为右利手设计的,而王智教授的双手都很灵活,他几乎可以双手使用手术器械,并且他热爱打乒乓球以及其他能增强体能的运动,坚持锻炼自己的手臂和手指力量,即使术中悬肘悬腕操作,几小时后双手依然很稳。
杀伐决断的底气
脑部与脊髓,都是血管神经错综复杂的部位,操作时需相当谨慎,任何细小的失误,都可能给患者带来灾难性后果。这要求医生决策精准,并且有杀伐决断的底气。只有对解剖认识极其深刻,没有一点盲区,专科知识扎实的医生,才能做到这一点。
团队
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但要有人指挥战斗
王智教授团队配合默契
远东神经外科是一个有共同理想的团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同时又能跟上大家的节奏,第一时间提供支持,第一时间打配合。
术中,王智教授的助手及台上台下的护士、麻醉医生,都能主动跟随他的手术节奏,有时甚至不需要说话,需要的手术器械就已经递到王智教授手上,团队配合相当默契。
王智教授的手术,整个过程丝滑无比。
远东复合手术室
对标国际一流手术室,与欧美接轨
王智教授朋友圈截图
在大咖周记完成后,我们看到11月30日,王智教授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复合手术室做脊柱内固定手术,还真是给力啊!”
有过海外留学及学术交流经历的王智教授,去过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一流手术室,他没有想到地处黑龙江的远东医院,竟然在2015年建院时就有了复合手术室的前瞻设计理念,并最终按照国际一流手术室的标准完成了复合手术室的硬件、软件建设,尤其是复合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培养。
王智教授及团队在复合手术室为患者进行介入治疗
远东复合手术室,让王智教授有了如虎添翼的感觉,因为复合手术室将外科手术、介入治疗、影像检查结合在一起,患者无需多次转运,减少了患者感染几率以及射线暴露时间,尤其是手术室硬件的设置,让医生能够更专注于手术本身。
第一流的技术也要有第一流的设备设施做支撑。
热爱事业的人,同样热爱生活。王智教授会在他休息的一天时间里陪伴家人,享受家人团聚的幸福时光,还会去打乒乓球。对医学和生活的热爱,可抵岁月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