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比较容易患脊髓空洞症呢?早期症状有哪些?

3年前

脊髓空洞症是一种脊髓神经发育异常引发的病症,而且是一种难治疗疾病,主要发病原因是由先天性脊髓神经管闭锁不全,脊髓血液循环异常,引起脊髓缺血,坏死,软化,形成空洞。


 

 

易患疾病人群

 


  脊髓空洞症多在青中年发病,病程缓慢。一般发病年龄为20~30岁,男约为女的3倍。此病有家族史,但遗传的几率较小,占发病比例的25%左右。脊髓空洞症也有后天的营养不良和猛烈碰撞导致而成,但较为罕见。


 

 

脊髓空洞症早期症状


  表现为一侧或两侧上肢痛觉和温觉减退或消失;或有麻木感,严重者手被烫伤或刀割伤而不知觉;或伴有颈、肩、背或上肢的疼痛。部分病人的脊髓空洞症的特征为下肢感觉异常。如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或治疗达不到科学对症,病情会逐渐加重,后出现并发症。


  空洞逐渐扩大,而引起一侧或两侧上肢不完全性的瘫痪,大多伴有明显的手部小肌肉的萎缩,形成“鹰爪”手。如空洞在腰骶部脊髓中,则两下肢出现感觉障碍和瘫痪,肌肉紧张,运动时阻力增高,叩击肌腱反射亢进。


 


  营养障碍也常见,如皮肤发绀、角化过度、无汗或少汗,关节的痛觉缺失,引起关节磨损、萎缩、畸形、肿大、活动度增加,运动时有磨擦音而无痛觉。延髓空洞症可表现吞咽困难及呐吃,软腭与咽喉肌无力,悬雍垂偏斜,伸舌偏向患侧,患侧舌肌萎缩;面神经麻痹,面部痛、温觉消失,自面的后部逐渐发展到鼻及口;眩晕、耳鸣、步态不稳、眼球震颤等。其他如脊柱侧突、后突畸形、脊柱裂、弓形足等亦属常见。


  如发现患有脊髓空洞症应及早治疗,效果好,切记不要盲目选择治疗方法。科学治疗才可以让患者少走弯路,尽早康复。

上一篇

下一篇

专家推荐
刘丽
周围血管外科学科带头人
擅长治疗腹主动脉瘤、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浅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急性下肢动脉血栓、颈动脉狭窄、肾动脉狭窄及雷诺氏病等周围血管疾病的微创介入手术治疗。
咨询
王智
神经外科特聘专家
擅长脑血管疾病和脊髓脊柱疾病的显微手术及介入治疗,技术娴熟。对于垂体瘤、听神经瘤、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等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咨询
刘和平
主任医师
擅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术,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冠心病支架植入术,肥厚性梗阻性心脏病的化学消融术。
咨询
谢晓滨
主任医师
擅长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发症,各种甲状腺疾病,痛风、骨质酥松、肾上腺、垂体等疾病有丰富得诊治经验。
咨询
倪少滨
泌尿外科学科带头人
擅长:泌尿系肿瘤、结石、前列腺微创治疗、肾脏器官移植、微创泌尿外科、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等复杂泌尿外科疾病诊治。
咨询
相关阅读
预约到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