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三伏天 别忽视这些“心血管预警”

3年前

从7月11日到8月19日,2021年的三伏总计有40天。每年到了伏天,医院急诊科里收治的突发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就会有所增多,这是为什么?作为心脑血管意外的高发人群,老年人该如何平安度过这40天的“超长伏天”呢?远东专家,为百姓暑天养心、健康度夏支招解惑。




泡澡时胸闷头晕,误以为天太热


  有些老人平时有泡澡的习惯,进入夏天后经常出汗,泡澡的次数就更多了。但在这样的高温下,泡澡时水温比较热,水蒸气较多,会出现胸闷,喘气费力的情况。容易被误认为,只是由于室内太热,才会出现这些症状。但是忘记了,自身患有高血压和冠心病。在洗完澡后,胸闷症状仍未缓解,还觉得有些头晕,才引起重视。


  专家解析:为什么三伏天里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人会明显增多?


  首先,三伏酷暑,人体的新陈代谢会显著加快,身体为了散热,会使体表的血管扩张,更多的血液循环到体表,心脏等脏器的供血就会相对减少。其次,高温天气容易引起人体内循环紊乱,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冠状动脉收缩,从而增加了心脏的负担。此外,夏天出汗多,人体的水分通过汗液大量蒸发,血液黏稠度增高,容易形成血栓,引发心梗等问题。炎热天气里,人们心情也容易烦躁、紧张,情绪波动造成血管收缩、痉挛,也可能引发意外。


   更为危险的是,夏季由于天热,很多胸闷气短、头晕脑胀、心前区不适等症状,容易被人们当成是炎热时的人体正常反应,而忽略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可能性。一旦错过了这些重要的“预警信号”,就有可能错失心脑血管意外的抢救时机,造成严重的后果。还有很多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在夏季病情“平稳”时忘记规律服药,反而增加了意外发生的风险。专家提醒,一旦在伏天里出现胸闷、头晕、迷糊等症状,就要考虑到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及时就医,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


警惕青壮年人酒桌上突发心梗


  每年暑热时节,不少青壮年人都会频繁聚会,撸串喝酒。可能出现忽然觉得头晕、胸口不适的情况。由于是在室外露天聚会,当天天气炎热,被误认为自己只是“热着了”或者中暑造成的不适。可是当站起来时,人却忽然倒了下去。被紧急送往医院,诊断为急性心梗。


  专家解析:这么年轻,身体一直很好,为什么会突发心梗?


  近年来青壮年人突发心梗的患者屡见不鲜,心血管疾病呈现出年轻化趋势,不少青壮年人存在熬夜、肥胖、压力大、饮酒过度等现象,加上平时忽视血压等指标的监测,往往到急性发作时才知道自己存在心血管问题。而具体到夏季,三伏天里,人们要预防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都应该做到及时补水,注意防暑降温,避免情绪上的紧张、焦虑和烦躁,经常监控血压等指标,不要在高温的情况下混淆了临床症状。同时,避免压力过大、长期劳累或熬夜,夏季避免情绪过度激动和焦虑。



    另外,在此做一个温馨提示:在疫情防控期间,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比如心衰、高血压、心绞痛、心肌缺血等患者,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适当根据个人身体状况调整好佩戴口罩的时间。建议这类患者尽量少去人群密集、封闭不通风的场所,并做好防暑,避免久处高温下,多在通风良好、空气流动的场所停留,感觉身体不适时可以及时到户外空旷通风处,避免身体乏氧。


夏日警示


在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反而不能一味贪凉,热饮、热食、热水澡才是三伏的养生之道。天气炎热,市民多喜欢待在空调房里。但空调造成室内外温差加大,骤冷骤热很容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在使用空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室内外温差不应太大,室内温度26℃左右比较合适;肩背部不要直对着空调,如果温度不能自行调节,可以在肩上搭个披肩,晚上洗个热水澡;一般开空调两三个小时后就应该开窗户透气。

上一篇

下一篇

专家推荐
刘丽
周围血管外科学科带头人
擅长治疗腹主动脉瘤、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浅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急性下肢动脉血栓、颈动脉狭窄、肾动脉狭窄及雷诺氏病等周围血管疾病的微创介入手术治疗。
咨询
王智
神经外科特聘专家
擅长脑血管疾病和脊髓脊柱疾病的显微手术及介入治疗,技术娴熟。对于垂体瘤、听神经瘤、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等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咨询
李景瑞
普外科学科带头人
擅长甲状腺癌、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胆囊结石、胆息肉等各种急腹症等的诊断与治疗。
咨询
刘和平
主任医师
擅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术,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冠心病支架植入术,肥厚性梗阻性心脏病的化学消融术。
咨询
谢晓滨
主任医师
擅长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发症,各种甲状腺疾病,痛风、骨质酥松、肾上腺、垂体等疾病有丰富得诊治经验。
咨询
相关阅读
预约到院